close

星期日的早晨,在無意識中醒來。我的耳朵收集著周邊的聲音,藉以判斷要不要離開被窩,還是繼續貪眠,而我的眼睛始終固執地緊閉著。

等不到熟悉的轟隆隆的汽車聲,也沒有肆無忌憚劃破寂靜突兀的喇叭聲,更沒有清晨時分忙忙碌碌的飛進飛出不知名的小鳥咕嚕咕嚕的啼叫聲,我驚訝地猛一睜開眼,我要知道我是在哪兒啊!?

旅行,對一個心靈受傷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帖良方。這一趟陪伴我的,除了輕便的隨身衣物外,我選擇了二本書「旅行的藝術」和「孤獨」,還有徳永英明溫暖、撫慰人心的歌聲同行。

「旅行的藝術」是英國文壇受矚目的新星Alain de Botton的散文作品。先前,我已讀過Botton第一本小說「我談的那場戀愛」和哲學小品「哲學的慰藉」。Botton的文筆流暢,讀起來毫無壓力,就連哲學都一樣,這二本書,另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DSC03722.JPG 

Botton應該是一位很有內涵的作家,閱讀他的作品,可以同時涉獵詩、小說、繪畫、地理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哲學、文化、歷史…等等,卻毫不覺得作者賣弄,相反地,字裡行間,似好朋友一般娓娓道來,和身為讀者的我分享他的見解、分享他的想法、分享他的…嗯…「品味」,讓我不會覺得像局外人般,冷眼看他獨白。更細膩的是,Botton會把每本書視為一個完整的主體,如小說般圍繞一個他要表達的概念,自自然然絲毫不顯造作或是無病呻吟。

 

「旅行的藝術」,書名這麼平凡,光看書名,一定會被埋沒在一堆談論旅行的「出版品」中,能被我挑出來,真的是衝著Botton過去累積的口碑,待完全看完之後,更加肯定Botton是一位愛惜羽毛的作者,全書起承轉合,架構明確,論述條理清晰又不生硬賣弄,見解獨到,品味獨具又出眾,反覆閱讀,次次都如初讀般驚豔及深受感動。

 

全書,從行前的「期待」開始,進入旅行的第一步:出發,Botton就跟同行的「M」,因一客冰淇淋吵架而壞了心情,藉以點出,旅人的感情或心理需求必須先獲得滿足,才能享受美的東西並獲得快樂。

 

接著進入「旅行的臨界空間」,包括高速公路休息站、機場、飛機、火車;當然,旅行一定有動機(我這趟踏上旅程的動機就是…),書中就提到,可能受「異國風情吸引」或出於「好奇」;而旅行當然是要欣賞「風景」,不管是「鄉村與城市」或是「壯闊」的大自然(我現在才知道,原來光『壯闊』一詞就可以寫一篇論文,難怪我的論文指導教授說論文可以『小題大作』);至於藝術家旅行的產物「藝術」,則使讀者「眼界大開」並獲得「美的擁有」;旅行的尾聲「賦歸」,就是回到我們「習慣」的城市,然後旅程告一段落。

 

Botton為每一篇章,安排不同的嚮導,這些嚮導有小說家Joris Karl Huysmans、Gustave Flaubert、Xavier de Maistre;詩人、Charles Baudelaire、William Wordsworth;畫家Edward Hopper、Vincent van Gogh;藝術評論家John Ruskin;科學家Alexander von Humboldt…等等,當然,嚮導們要表達的也是完全跟旅行有關。

 

這趟出門,原為尋求寧靜而來,值此生命困頓之時,能從大自然獲得力量,從低落與悲傷中走出來,在孤單中學習堅強,不以磨難為苦,慢慢走慢慢體會、慢慢走慢慢體會「此趟生命旅行的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宓多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